你會在交定金的那一刻突然釋然,期盼、糾結、失眠終于結束!萬家燈火里終有一盞屬于你,從此漲與降都與你無關,你只管好好享受生活。
有個朋友曾經發(fā)朋友圈感慨:
刷房款的時候才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所有的掙扎在這一瞬間變得釋然。眼里那套房子不再是冰冷冷的商品房,而是一個家的模樣。
18歲的你會因為一句我愛你,
激動得睡不著覺;
23歲的你會因為一句對不起,
一直流淚到深夜;
28歲的你會希望:
萬家燈火有一盞是在等你;
房子不是萬能,但是沒有卻萬萬不能...
01
買房與不買房的差距在哪里?
十年前,一套在北京中心地段或許只要150萬元的房子,現(xiàn)在估計是1000萬元以上了。換個說法,如果你在十年前選擇了買房,那么你的房子在十年間有可能升值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,你擁有的財富也蹭蹭的往上長。
可惜,時光無法逆轉,機會失不再來,或者即便再給個機會,當年的你也未必有這么勇氣買房。
/ 買房,并不是真正的房奴 /
那種“買一套房子,當一輩子房奴”的說法,完全是危言聳聽的謊言。那種把買房子跟“詩與遠方”對立起來的人,也基本上是嘩眾取寵之輩。想想海子是怎么說的吧,“面朝大海、春暖花開”的前提是:我有一所房子!
也許,你咬咬牙湊個首付買了房,一邊要還月供,一邊還要付房租,甚至可能還要還借來的首付款,日子過的肯定很拮據(jù)。但是,這是真正的房奴嗎?不是!買房是在投資自己!
/ 租房,才是真正的房奴 /
相信大多數(shù)人都感同身受,租房的成本基本上就占了收入的三成,而且房租還動不動就漲,一漲就是好幾百!
事實上,租金并不一定就比還房貸少多少,買房子每個月月供4000,租同樣的房子怎么也得3000+的房租,可人家哪怕用30年還完房貸,好歹還有個房子。你交20年、30年的房租,辛苦打拼各種省吃儉用攢錢,到最后只是:幫房東付完剩下的房貸!
02
為什么購房剛需者要買房?
/ 有房子叫“扎根”,沒房子叫“漂”/
對于這句話,租過房子的朋友一定深有體會。每次租完房子,總是不舍得裝修,不舍得把太多的情感投入到房子里面去。因為房子不是我們的,很長一段時間,都管自己租的房子叫“我住的地方”,而不是家。
還有就是,房子不真正屬于自己,你對于住所的支配,取決于房東,而不是自己。不管你每天出入多么高檔的寫字樓,交往多么高層次的大人物,回到家后,房東讓你搬家,你也不敢拖到第二天。
中國人向來安土重遷,如果不停的換房子,不停的搬家,會讓人沒有歸屬感,會讓人總有一種飄著的感覺,總是安定不下來。再加上現(xiàn)在的政策因素,沒有房子不能落戶,不能落戶孩子就上不了學,不能高考等等,房子已經成了一切延伸的基礎。
/ 工作的投入產出比,沒有買房高 /
這個因素比較敏感,但的確是事實。網(wǎng)上有一個傳的很火的段子,不知道是真是假,但從現(xiàn)實情況看是的確有可能發(fā)生的,而且概率很大:
“我十年前把三十萬的房子賣了,租房子辛苦創(chuàng)業(yè),十年后賺到300多萬,剛好夠買原來賣掉的房子”
這也就是為什么,那么多人更傾向于投資房產,還會出現(xiàn)那么多的是世襲房東階層。就算我們實現(xiàn)再多的自我價值,對這種生活方式再不贊同,也不得不承認,他們過得比我們輕松。你說呢?
在外打拼的年輕人,為了賺錢買房、給父母住的舒適、為讓孩子有根落地,省吃儉用,強忍著思念幾年不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,為了只是攢夠能買房的錢,早日過上好日子。在他們的眼里,有房,才算有好日子,再辛苦的事都不算事。
努力大半輩子,就是為了在偌大城市里,有一盞燈火為你而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