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孩子最讓家長們頭疼的毛病,懶惰拖延幾乎可以登頂?shù)谝唬?/span>
晚上不睡、早上不起,老躺在床上沙發(fā)上玩手機;喊他做點事半天不動,要么就是不情不愿、慢吞吞地做;寫起作業(yè)來磨磨蹭蹭,難題都空著,懶得動腦筋······
韓愈《進學解》中寫道:“業(yè)精于勤荒于嬉”,學業(yè)由于勤奮而專精,由于玩樂而荒廢。
古往今來,有所成就的科學家、文學家、企業(yè)家,無一不是珍惜時間,勤奮自律地過好每一天;再到一些高考狀元、成績優(yōu)秀的學霸,也都是自制力強,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。
一個孩子,即便天賦再好、智商再高,如果不勤奮努力、每天做好該做的事情,而是由著性子懶散懈怠,渾噩度日,也難以取得什么成績,白白虛擲了人生的大好時光。
因此,在孩子小時候,家長就要注意教育方法,不要讓孩子養(yǎng)成懶惰拖延的壞習慣。
避免包辦、事無巨細。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、家務(wù)活,讓他自己做,養(yǎng)成勤動手的好習慣。
盡量遠離電子產(chǎn)品、短視頻,用其他更有意義的活動豐富孩子的生活。
快節(jié)奏、高刺激的娛樂,容易破壞孩子的注意力,讓他對閱讀、學習、鍛煉、做家務(wù)等活動提不起興趣,消磨孩子的斗志。
先通過適當?shù)囊?guī)則來約束孩子的行為,讓他生活有規(guī)律,知道自己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,慢慢地,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,學會自我管理。
02霸道自私的孩子
現(xiàn)在很多家庭是六個大人獨寵一個孩子,家庭的各項事務(wù),全部以孩子為中心,給孩子特殊待遇,要什么就有什么。
當孩子被寵成“小皇帝”、“小公主”,在家里“呼風喚雨”慣了,就容易造成性格上的問題:以自我為中心、霸道、自私,比如搶別人的東西、不愿意分享。
這樣的孩子,長大后最容易在人際關(guān)系上吃虧,很難交到好朋友,將來在職場上的發(fā)展也會受到限制。
記得曾經(jīng)教過的一個學生,跟輔導員說宿舍室友都孤立她,了解情況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孩子從小被寵壞了,即便進入大學也改不了個性,處處只考慮自己的利益,不為他人著想。
比如燒好熱水了,每次都要先沖過去洗澡洗頭;自己的事經(jīng)常找室友幫忙,室友偶爾找他幫忙卻不樂意;自己晚睡晚起,不考慮室友的感受,卻總要別人配合他······
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原本就是真誠、信任、一心換一心。沒有人會愿意和事事只顧自己,不懂得愛別人、愿意為別人付出的人做朋友。
家庭教育中,家長愛孩子要有原則,不合理的需求可以拒絕,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不是圍著他轉(zhuǎn)的,有些要求就是無法被滿足,從而打破全能自戀感。
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分享,給孩子關(guān)心、幫助別人的機會,讓他學會愛的能力。
03沒有教養(yǎng)的孩子
2019年5月初,在北京的一家書店內(nèi),一個男孩在跟外教學習英語,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,其他客人都在安靜看書,只有他在大聲朗讀。
店員擔心打擾到其他客人,上前提醒男孩小聲一些。誰知男孩頓時起身,指著店員惡狠狠地說:“你管我!信不信我抽你,我投訴你。”
更早之前一則視頻在網(wǎng)上引起熱議,一個小男孩在公交車上多次用腳踢旁邊一名男子的手,男子忍了一會實在氣不過,抱起小孩過肩摔,一頓暴打。
作家梁曉聲曾說:“教養(yǎng)是根植于內(nèi)心的修養(yǎng),無需提醒的自覺,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,為別人著想的善良?!?/strong>
缺乏教養(yǎng)的孩子,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,未來人生的機遇和發(fā)展都會受限,甚至會被社會狠狠懲罰。